科技赋能赛事专业彰显品质!第三届“深圳杯”国际象棋公开赛暨十五运测试赛圆满落幕
8月3日,2025年第三届“深圳杯”国际象棋公开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国际象棋测试赛在深圳棋院(银湖)落幕。陈泓宇、宋宗泽、林子炘分别获得男子组一至二年级、三至四年级、五至六年级冠军;张梓元、朱艺欣、凌英格分别获得女子组一至二年级、三至四年级、五至六年级冠军;钟雨桐、徐浚玮分别获得中学组和成人组冠军。这场集竞技性与测试功能于一体的赛事,不仅展现了国际象棋运动的智慧魅力,更通过科技赋能的办赛理念、功能完善的场馆设施,向外界交出了一份“深圳式”赛事保障的答卷。
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棋牌类赛事的核心场馆,深圳棋院(银湖)保障团队的每一个动作都承载着“试错、优化、完善”的使命。“深圳承办过多次国际象棋赛事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因此这次比赛的组织更加系统化、专业化。”深圳市国际象棋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曹阳表示。
比赛筹备现场,从清晨的场地检查到深夜的器材收纳,保障团队始终保持高效运转。当看到小棋手们专注地在棋盘前落子,成年棋手赛后在复盘室激烈讨论,曹阳表示:“再累也值得。”这场赛事的顺利推进,不仅是对保障工作的肯定,更验证了罗湖区大型赛事组织体系的成熟度。
作为十五运会棋牌类赛事的核心场馆,深圳棋院(银湖)“科技办赛”与“功能优化”两大亮点,让参赛棋手与业内人士眼前一亮。
曹阳介绍,场馆在科技应用上实现了突破:“比赛现场,我们积极利用直播与最新的棋类产品。比如说运用机械臂实现自动对应,还有不利用机械臂实现在棋盘上移动。”这些创新应用不仅大幅简化了赛事记录,更让国际象棋运动本身的“智慧属性”通过科技手段直观呈现,为赛场注入了浓郁的未来感。此外,罗湖区还会面向市民做棋文化展览。“目前我们已经展出了一部分的文化产品,接下来我们还会从全国各地征集一些好的、有亮点的产品与我们市民见面。”曹阳表示。
“我平常参加比赛的棋是塑料的,也会小很多。这次来这里比赛,感觉很正式,棋盘也大很多。”女子小学组5-6年级选手苏新表示。成人组棋手王堡槟则直言:“相比平时在商场、学校的比赛,深圳棋院(银湖)更具有国际化,可以代表深圳棋类运动的形象。而且场馆还设置了各种功能室,可以让我们棋手休息、复盘。”
本次赛事的另一重意义,在于为十五运会“压力测试”。除了硬核科技,场馆的功能布局更显人文关怀。据罗湖区赛委会工作人员宋雪怡介绍,深圳棋院(银湖)实现了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的精准规划,一层主要作为运动员赛前赛后的休息空间,提供舒适的放松环境;二层是比赛区域,满足赛事竞技的需求;三层为赛事指挥中心,承担赛事调度、统筹协调等关键职能;四层则兼具运动员休息室和复盘室功能,既方便赛后休整,也为选手提供了研讨棋局的专业空间。这样的布局既保障了赛事的有序进行,也充分考虑了运动员的各项需求。
从科技赋能的智慧场馆到以人为本的专业服务,从赛事保障的精细打磨到文化氛围的营造,这场公开测试赛不仅是一次棋艺的盛宴,更交出了一份迈向十五运会的“先行答卷”。
在国际象棋的黑白棋盘上,落子无悔是棋手的信条;而在承办大型赛事的“深圳棋盘”上,精益求精则是罗湖区的承诺。随着十五运会的临近,罗湖区正以此次测试赛为起点,不断完善细节,期待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一场“科技、专业、人文”兼具的体育盛会。